首页

学术动态

首页 >> 正文

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“最后一公里”——如何避免责任虚化?

发布日期:2025-09-05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在煤矿行业,“安全生产责任制”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术语。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系统的文件制度,墙上张贴着明晰的责任体系,文件柜中整齐存放着厚厚的管理规范。然而每次事故后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安全生产责任未落实。问题的症结,往往出现在“最后一公里”——也就是从纸面制度到现场执行的落差,从管理层部署到一线操作的断层,从责任要求到实际行动的空转。

安全生产责任的核心在落实。新《安全生产法》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相关内容中,增加了“并落实”几个字,凸显出该问题的重要性。如何让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地生根,避免“写在纸上、挂在墙上、说在嘴上”的虚化困境?本文将从问题剖析、实践路径到关键策略,给出系统性解答。

一、责任虚化的四大典型表现

(一)责任停留在纸面,执行难以落地

部分煤矿企业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,但实际操作中,各岗位的责任人、责任范围与考核标准等内容仍不够完善。一些班组的安全责任体系存在职责边界模糊、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。班组长与安全员权责划分不清晰,员工对自身安全责任的理解仍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。

此外,安全管理制度也存在更新滞后或内容不健全的现象。部分煤矿未能严格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及交接班制度,甚至有制度中仍引用已废止的文件条款,与矿井实际严重脱节。这类制度往往沦为“纸上文章”,难以真正指导安全生产。

(二)考核趋于形式,与实际绩效脱节

现有的考核机制多依赖于“检查记录是否齐全”“台账是否完整”等表层指标,缺乏对实际执行效果的量化评价。由于未真正与绩效、晋升等激励机制挂钩,考核往往沦为“走过场”。监督与评估机制的不完善,也导致责任落实缺乏有效约束,责任虚化问题难以及时纠正。

(三)培训“学用脱节”,实操能力成短板

安全培训内容陈旧、形式单一,培训成效仅凭签到率和笔试分数评判,缺乏实际操作验证。员工“学过”却不代表“会用”,现场实操能力普遍成为安全管理的短板。

(四)隐患治理链条不全,整改落实不到位

隐患排查多依赖个人经验,缺乏科学工具支持。整改过程常因责任不清、跟踪不力,导致隐患长期“挂账”,同类问题反复出现。

二、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实践路径

(一)责任分摊,实现风险共担

山西一煤矿推行“责任分摊模式”,实现压力有效传导:责任部门(队组)承担部分考核权重,矿井统筹剩余权重覆盖全体在岗职工。安全考核出现扣分时,责任部门绩效工资的扣减将细化至具体责任人进行二次分配;矿井统筹部分则通过全员考核比例动态调整,激励每一位职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。

(二)五级责任体系,厘清责任边界

某煤矿构建“主要负责人-分管领导-部门负责人-班组长-一线员工”五级责任架构,明确每一层级的“责任边界”。通过制定《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》,将抽象责任转化为具体行为,明确各岗位的“责任内容、责任要求、考核标准”三要素。

(三)推行清单管理,实现标准化操作

实施清单管理模式,让职工能够“照单查风险、照单排隐患、照单作业”。对关键岗位、特殊工种、重点区域人员实行清单化管理,使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、怎么做、做到什么标准。

(四)实操培训,提升实战能力

安徽一煤矿创新“三违”帮教机制,将传统课堂说教转变为现场实操教学。通过还原“三违”事实、播放警示教育视频、现场实操考核及纠错改正,显著提升培训实效。

三、避免责任虚化的关键策略

(一)责任可量化、可考核

制定量化考核清单,明确“责任事项、考核标准、扣分细则”,实现责任“可查、可评、可追溯”。将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与绩效奖金、晋升通道直接挂钩,推行“安全积分制”“正向激励制”,引导员工重视责任履职。

(二)培训场景化、重实操

针对不同群体分层培训:新员工重点学规程、练逃生技能,老员工强化风险辨识、案例分析能力,班组长侧重管理技巧、团队沟通能力。采用VR安全演练等鲜活形式,配合“理论+实操”双轨考核,确保员工“学懂、会用、记牢”。

(三)隐患闭环管理从排查到根治

引入科学工具,确保隐患排查有标准。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时上传隐患信息,自动生成整改任务,明确责任部门、整改时限、措施要求,强化“排查—整改—复查—销号”全流程追溯,杜绝隐患“挂账不解决”。

(四)文化浸润:从“要我安全”到“我要安全”

开展“积分”活动,将隐患排查、演练参与等行为量化积分,可兑换奖励或优先培训资格,激发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的内生动力。

四、责任落地,关键在领导与技术双驱动

(一)领导带头:做安全生产的“领头雁”

企业领导班子是安全生产的“领头雁”,领导班子需将安全理念深植发展战略,带头落实主体责任,带头深入一线排查隐患,形成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格局。

(二)技术赋能:让责任落实更精准高效

进一步借助工业互联网技术,推动智能监测、动态研判工具融入班组管理,实现安全标准化向“智能化、精准化”升级。建设安全生产培训管理系统,覆盖“计划制定—课程推送—学习记录—考核结果”全流程;通过信息化工具实时上传隐患信息,系统自动督办整改,用技术手段打破责任落实的“信息壁垒”。

结语:筑牢安全防线,从“最后一公里”到“零距离”

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是安全防线的关键一环。从明确责任边界到量化考核,从实操培训到文化浸润,从领导示范到技术赋能,破解责任虚化需要多管齐下、久久为功。正如《煤矿安全生产条例》所强调的,只有强化全员责任、细化岗位要求、实化监督考核,才能让安全生产责任制从“纸上条文”变为“现场行动”,为煤矿企业安全、稳定、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。